3月8日晚上7点多,椒江老梁坊文创园一家俱乐部内,时不时传来欢声笑语。10多个年轻人在桌子前围成一圈,正在玩一款名叫“璀璨宝石”的桌游。面对桌上铺开的一张张卡片,他们时而凝神沉思,时而妙语连珠,时而开怀大笑
近年来,“桌游”这个新名词出现的频率慢慢的升高。从知名度较高的“狼人杀”、“三国杀”等“杀”系列游戏,逐渐蔓延到“小黑屋”、“卡卡颂”、“传情画意”等风格迥异的游戏项目。对年轻人来说,朋友聚会已不再局限于“K歌”或打麻将,不少人玩起了多数人都可以参与的桌游。
在台州,随着各式“桌游沙龙”、“桌游俱乐部”、“桌游吧”的兴起,“桌游”这种面对面的游戏正在悄然改变年轻人的休闲方式,给他们带来不一样的娱乐体验和社交乐趣。
椒江“90后”姑娘“铃铛”,是当天该场桌游活动的组织者,同时也是“铃铛”桌游文化沙龙的发起者。
大学时的一次“狼人杀”经历,她体验了桌游的有趣之处。毕业回到台州后,“铃铛”发现身边玩桌游的人少之又少。偶然间,她翻出了当年玩过的桌游道具,重读说明书时,一些曾经理不清的规则竟然迎刃而解,这给了她成就感,也萌生了创立桌游文化沙龙的想法。
“我觉得,桌游不仅是区别K歌、看电影、逛街等的绿色休闲娱乐项目,也能作为青少年和儿童的益智教具,涉及各领域、多学科。在台州,像桌游文化沙龙这种线上预约报名,线验专业桌游文化的桌游线月,“铃铛”桌游文化沙龙正式创立,“铃铛”为此建立了微信群和公众号,征集志同道合的桌游爱好者,一起切磋学习。
“铃铛”的团队每周提供桌游教学,组织人员,安排场地,最先吸引了市区部分白领参与,逐渐推广之下,许多温岭、玉环、仙居的爱好者也加入了,半年多的时间,参与和咨询者已由起初的不到50人扩充到2000多人,主要为白领和学生群体。
“和大城市相比,台州的桌游爱好者并不算多,但它在持续增加,这种文化正在慢慢渗透。”从桌游参与者到组织者,角色转换之间,“铃铛”对桌游文化有了更深的认识,她说,自己愿意当一个推广者,让更多人找到符合自己的游戏,领悟其中的魅力。
“铃铛”组织的桌游活动,参与者一定要遵守四个规定:游戏过程中不吃零食、爱护道具、保持心情愉悦,亲子同行家长必须全身心参与。在桌游爱好者的眼里,这些不但算不上规矩,反而是桌游的营养价值所在。
“在电子科技类产品充斥的时代,我们一般碰到这样的尴尬:朋友聚会时大家相对而坐各自玩手机,明明近在咫尺,却感觉相距甚远。”25岁的媒体人黄奕凯是一位资深桌游爱好者,他认为,和其他游戏相比,桌游更注重面对面交流和互动,是当前娱乐方式中的一股清流,“像是带人回到了童年,大家一起玩捉迷藏、丢手绢,我很享受这种纯粹的快乐。”
黄奕凯一番话,道出了许多桌游爱好者的心声,在他们看来桌游不仅感染力强,能够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,还能拓展思维,丰富内心。
“元灵居士”是一位29岁的程序员,他于2015年年底开始大量接触桌游,慢慢从玩家转换到组织者。
“一方面,桌游有的动脑,有的动手,可玩性比较高,种类多,深浅程度各有不同,玩家从中能学到许多知识;另一方面,目前的主流娱乐活动不够健康向上,像传统棋牌麻将容易和赌博沾边,电子游戏又较易沉迷,唱歌跳舞也不是所有人喜欢,我们大家都希望有更有意义的娱乐方式,丰富文化生活。”“元灵居士”说,桌游具有区别于电脑游戏和手游的交互性,有助于志趣相投的年轻人相互认识。
“桌游当中我玩得最多的就是狼人杀了,闲暇时,我会约上一群好友去桌游吧,有时也会和陌生玩家组局一起玩。大家的圈子不同,玩法不一样,借此可以相互切磋和交流。当你的水平羡煞旁人时,会很有成就感。”椒江小伙张贝说,自己玩桌游的频率一般一到两周一次,“在桌游吧里最常遇见的是白领和学生,绿色的桌游有益于养成好的心态,提升综合素养,也避免了年轻人因沉迷网吧酒吧而虚度时光。”
作为一枚狂热的“发烧友”,“元灵居士”已经带好多小伙伴入了桌游“坑”,其中“阿瓦隆”是他推荐次数最多的一款游戏。
“相比玩法类似的狼人杀,这款游戏对新手比较友好,推理的逻辑性更强。”“元灵居士”说,许多人对桌游的认识始于“杀”系游戏,但其实桌游的世界远远不止于此,深入后你会发现,每一款游戏都有其独特魅力。这个想法,与“铃铛”创立桌游沙龙的初衷不谋而合。
“狼人杀、三国杀、德国小强等或许是入门游戏,但并不是所有人都喜欢和适合玩。游戏能折射出人的性格,像一些不善于语言表达和逻辑推理的玩家,可能会觉得这几款游戏无聊,倒是能在一些派对类、情境类游戏中找到乐趣。”“铃铛”说,桌游的种类非常之多,每个桌游的背景和游戏规则都不同,新的桌游就是新的游戏体验,让玩家永远都不可能感觉疲倦和厌烦。
为了让更多人真正从桌游中获得很多快乐,“铃铛”买了更多不一样的牌研究玩法,目前,“铃铛”文化沙龙涉及的游戏项目已达171款,其中有像“UNO”、“德国心脏病”这样适合初学者的快节奏游戏,也有“卡坦岛”、“勃艮第”、“卡卡颂”等略“烧脑”的德式策略游戏。同时,她也尝试着组织了几期亲子桌游活动,反响不错。
“我希望把桌游真正带到大家的生活中去,让更多人了解桌游文化,接受桌游文化,支持桌游文化事业发展,它会是在大家下班放学之后休闲活动中的一种健康活动方式。若有一定资金支持,我期待开一个固定工作室。”“铃铛”说。
近些年我市陆续新生的桌游吧、桌游俱乐部,也证明了桌游这个新兴事物是广泛被大家认可的。此外,它也开始蔓延到网络直播平台。
今年2月21日晚,在我市一家桌游俱乐部展开的一场“狼人杀”游戏,通过网易台州直播平台做了直播,吸引了超过20000名网友围观并参与评论。
“在台州,桌游的直播刚刚兴起,也比较少见。对于玩家而言,比起平时,直播要求你更认真、专注地投入游戏;对于桌游平台而言,能够最终靠直播聚集更多人气。”张贝也是当天现场的玩家之一,他认为,人气和需求将不断拓宽桌游相关市场的发展空间。
“我觉得桌游的网络直播其实和球赛的直播是同质的,内行看门道,外行看热闹,既可以欣赏高手对决,也可以学点技术应用于实战中,看客各取所需即可。”“元灵居士”告诉记者。
此外,不少以桌游为主题的手机APP一一问世,它们能否成为手游社交的下一批黑马?对于传统桌游是否带来冲击?
“以程序员的视角看,几乎所有桌游都可以被搬到线上成为网游或者手游。对玩家来说,线上更容易组队,利于高手切磋;线下利于享受正常游戏的氛围,也适合交朋友。玩家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进行选择。”“元灵居士”称,对于不爱出门并专注技术的玩家来说,这些APP具有吸引力。
在体验了线上桌游APP后,黄奕凯认为,相对于线下的沙龙,线上桌游APP少了很多互动性,因此也有悖于多数人玩桌游的初衷。
“都说情绪是个能传染的东西,它是通过声音、表情、动作等等来进行传达和反映出来的。至少在当下的技术之下,线上桌游中,玩家之间难以真正的完成情绪的传达,缺陷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多。”黄奕凯说,他更支持线下的桌游,网络站点平台上的,也许只能是偶尔的过渡。
桌游全称“桌面游戏”,又叫“不插电游戏”(Without Electricity),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在欧美开始流行,时至今日已成为业余时间年轻人休闲方式的主流选择之一。尤其在桌游中兴的德国,晚饭后一家人玩桌游慢慢的变成了一种文化。
桌游的范围很广,从大家熟知的围棋、跳棋、象棋到Risk(大战略)、Monopoly(大富翁)等都属于桌游的范畴。桌游很早就进入中国,不过早期都是以Monopoly为原形的大富翁类游戏,真正欧美桌游传入国内是在2007年,最初是在北京、上海及几个沿海大城市登陆。